治安模范村的“治村经”
来源: 周口市司法局 时间: 2017-05-09 10:53:18 访问量:0

字体大小[ ] 打印

分享:

    乔连军

    在河南省商水县黄寨镇有一个治安模范村,10年来,村里没人犯过法、没人上过访、没人打过架、没人聚众赌博、没人偷鸡摸狗、没人毁坏集体财物……这个治安模范村就是荣获“周口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”的勾营村。

    勾营村有2000口人,3个自然村。该村是如何将社会治安搞得这么好呢?当了20年村干部、10年村支书的苏成良介绍了他们村的“治村经”。

    依法治村是勾营村治村的第一“法宝”。农村出现盗窃、打架斗殴、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法律意识淡薄,不学法、不懂法。村“两委”班子认为,只有经常开展普法教育活动,依法治村,才能确保群众安居乐业。该村制作了10面普法宣传墙、6个普法宣传橱窗,经常利用村里大喇叭宣传各项法律法规知识,还经常邀请县司法局、镇司法所的司法干警来举办普法讲座、普法培训班。县司法局还将勾营村定为普法示范村,定期组织干警到勾营村为村民举办普法讲座,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,还为村民免费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图书,达到人均一册。县司法所还聘请该村6名党员干部为普法宣传员、3名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、教师担任村级人民调解员,达到每个自然村都有普法宣传员、人民调解员,同时,村里还聘请了信访信息员。

    村规民约是勾营村治村的第二大“法宝”。勾营村通过召开两委会、群众会、村民代表会研究制定了村规民约,村规民约包括公共卫生、社会治安、土地管理、村容村貌、邻里调处、保护水源、村公共设施建设保护、森林防火、秸秆禁烧、红白喜事管理等等20条内容。比如公共卫生方面,不准在街道乱倒垃圾、乱推秸秆、乱放鸡羊,每日打扫一次门前卫生,每周一次卫生检查评比,检查评比结果公布在村务公开栏里。在保护水源方面规定,不准往河流、坑塘、沟渠里乱倒垃圾、排泄禽畜粪便、乱扔农药瓶等,如有违反者,给予经济处罚,并给举报者奖励。同时,村里每年还开展一次“十好家庭”评选表彰活动,受表彰的好家庭、好儿子、好媳妇、好婆婆、好妯娌、好女婿等都要拍照上墙。

    红白理事会执行“铁规矩”。村里成立了由村干部、老党员、退休老干部和威望较高村民担任理事的红白理事会,负责执行村规民约中红白喜事节俭规定标准。在外工作人员、党员干部、教师带头执行,任何人都不准搞特殊、讲阔气、大操大办。实行红白喜事统一管理后,每户村民办一场喜事节省四、五千元,甚至六、七千元,全村每年仅红白喜事为群众节省十多万元。现在,村里已形成了移风易俗、节俭办事的良好风气。

    群防群治保平安。勾营村曾获得市级“平安建设先进单位”、“社会治安模范村”荣誉。该村村规民约规定:每个村民都有巡逻义务。刚开始,都是党员干部义务巡逻、村干部带领群众义务巡逻,近两年来,由于大部分男人外出打工,大部分家庭因男人外出打工无法参加义务巡逻。为让经常参加巡逻的村民不吃亏,经过村民代表商议,全村村民同意,村里每年筹资1万元作为治安巡逻费用,用于村治安巡逻员补助和购买喇叭、手电筒使用,村干部每晚轮流带班巡逻。10年来,由于该村一直坚持夜间巡逻,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件,就连村外的树木都未丢过一棵。每年,村民们都种了不少西瓜、蔬菜,但是,村民们基本上不用看瓜、看菜。村支书苏成良告诉笔者:“因为村民素质高、村里治安好,没有人干违法的事儿,更不用说干偷瓜偷菜的事儿。”


责任编辑:周口市司法局